“花外東風作小寒,輕紅淡白滿闌干”
小寒是公歷新年的第一個節氣
朋友們
歡迎來到2025
別看小寒名稱中有一個“小”字
其實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已經到來
此時臨近三九
流水冰封、土壤凍結
清晨的窗戶已凝起了冰花
有著“小寒時處二三九
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鄉,向導之義。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的禽鳥。雖然是年暮歲尾,但是陽氣大動,大雁也振翅迎合,準備起飛。
二候鵲始巢:喜鵲是親人的鳥兒,也感知到了陽氣生發,便跳上了房前屋后的枝椏上,雀躍起來,筑巢迎春。
三候雉始雊:雊指的是野雞鳴叫的聲音。沉寂一冬后,因感寒冬漸去、陽氣漸生,又叫喚起來,吸引異性,一起奔赴春天。
小貼士:植物的萌芽、開花、結果,動物的蟄眠、繁育、遷徙,以及始霜、解凍等,這些大自然的節律現象叫做物候,人們根據物候特征將全年分為七十二候,每五天為一候。
在七十二候的基礎上,智慧的古人根據細致觀察又梳理出“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花信風,顧名思義,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正所謂“風有約,花不誤,年年歲歲不相負”。
花信風并非全年都有,“小寒”,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開始,至谷雨而終,共涵蓋八個節氣。
小寒習俗
臘八節,即每年農歷臘月初八,時間位于小寒前后。臘八節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節日習俗是喝臘八粥。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
在天津,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據《津門雜記》記載:冬至后,將白菜去莖葉、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封閉窖藏,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
在廣州,小寒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飯。“臘味”是煮糯米飯必備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飯氣味重,需要一些油脂類摻和吃起來才香。
“逢九一只雞,來年好身體”。黃澄澄、香噴噴的雞湯是治愈寒冷的“良藥”。
小寒養生
小寒,要做好日常保暖。小寒到大寒這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人體防御功能、心肺功能面臨極大挑戰,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等最愛在此時扎堆。因此,小寒養生應以溫養脾胃,暖腎固陽為主。
古語有云:“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的溫補對于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在中醫的傳統古方中,紅棗、黃芪、阿膠被譽為溫補的三寶。紅棗以其補血安神之效,黃芪以其益氣固表之力,阿膠則以其滋陰潤燥之功,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燉煮成湯,飲之如同冬日里的一縷溫暖陽光,不僅溫暖人心,更滋養身體。
小寒是風寒感冒多發的時節。民間有“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的說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氣寒冷的時節,最重要的還是加強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戶外活動,能強身健體、增強身體御寒能力。
小寒還需防燥,除了多飲溫水之外,還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及脂肪,如滋補湯品、牛奶、酸奶、各類粥品。室內加濕可以使用加濕器或在暖氣片旁邊放置清水,或將干凈的濕布放在暖氣片上。
“小寒游子要思歸 大寒歲末慶團圓”
過了這冬季最冷的時光
團圓的日子就近在眼前了
迎著風雪勇敢出發吧
從最冷的時節開始
此后一路
便都向著
溫暖美好與希望
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