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員工”1分鐘焊接30片電池 一起探秘光伏智造生產線

在位于江蘇鹽城大豐區的一家光伏組件生產車間內,各類工業機器人相互配合,智能化工廠科技感十足。跟隨記者到現場去看一看。

在江蘇鹽城大豐區的一家光伏組件的生產車間內,各條產線正在忙碌工作,目前這里自動化程度可達到80%。

記者了解到,車間內生產的光伏電池片厚度僅有0.13毫米,與一張A4紙的厚度相當,再通過劃片、焊接、封裝、性能檢測等多道工序后,一個個光伏組件產品就生產完成了。

在車間里,重要角色就是各類工業機器人的運用。比如焊接產線,智能劃片焊接的機器每分鐘能完成30片電池的焊接工作,效率是人工作業的12倍。在排版環節,機械臂同樣游刃有余,可以精準完成生產工序。工作人員表示,僅這個車間就有大約13個“機器人員工”。

除了各種各樣的工業機器人之外,在生產過程當中還應用了AI智能檢測技術。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具備自動學習和自我矯正的功能,出現異常就會呈現在大屏上。工程師矯正后,AI系統就會形成記憶,類似的問題以后就可以自動處理,目前這里每3秒就會有一個產品檢測完畢。

得益于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整個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在不斷提升,這里平均每天可以生產25000塊光伏產品,將它們展開可以鋪滿11個標準足球場。每年的產能用來進行太陽能發電,相當于植樹3.37億棵,二氧化碳減排量可以達到623萬噸。

如今,光伏產品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家工廠的屋頂,一排排光伏面板正吸收著陽光,轉化為電能。這些光伏面板可以在智能支架的控制下開始工作。而這樣的光伏產品的應用場景也更加豐富。例如在漁業養殖水面上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將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實現漁業與光能互利共生。

目前鹽城已經成為中國光伏產業重地,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的相關產能位居全國前列。更多的光伏產業項目在這里多點開花,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