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農文旅融合”繪就“文旅+”新畫卷——走進米東區鐵廠溝鎮天山村看最美鄉村

核心提示: 遠處,藍天映襯著博格達峰,圍繞村子的花田中,鮮花隨風搖曳,中間山梁上橫著紅色的木棧道;近處,白墻紅瓦的民宅整齊排列,寬敞平整的柏油路四通八達……

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賈夢妍)遠處,藍天映襯著博格達峰,圍繞村子的花田中,鮮花隨風搖曳,中間山梁上橫著紅色的木棧道;近處,白墻紅瓦的民宅整齊排列,寬敞平整的柏油路四通八達……

這個國慶假期,美成一幅畫的米東區鐵廠溝鎮天山村,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賞景、徒步、品美食。

10月7日,天山文雅民宿負責人馬文武細細盤算著這段時間的收入:民宿訂單不斷,餐廳上客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附加的農副產品賣得也不錯……

“咱村的好風景給我們帶來了好收入。”馬文武說。

天山村位于米東區東南部,距離烏魯木齊東繞城高速互通立交出口僅1公里,東連玉希布早村,南接葛家溝,西鄰八家戶村,北至堿泉子。

2001年,天山村獲評全疆首家“全國農業旅游觀光示范點”,成為全疆最早發展農家樂旅游的村,隨后多次登上了新疆媒體頭條。

近年來,天山村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特色小院、星光帳篷、滑雪、滑翔傘等旅游項目,依托峽門子旅游資源,天山村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農村景、享農家樂”為特色,持續致力“鄉村游”“休閑游”,先后于2013年獲得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2015年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觀光示范點、2015年獲得市級文明示范村榮譽稱號、2019年獲得自治區級文明村及烏魯木齊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2020年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

馬文武是2020年帶著妻子回到天山村,翻修老宅建起鄉村民宿,推出特色餐飲。民宿院落里還打造了蘋果采摘區、蔬菜采摘區、自助燒烤區等,還與旅游企業合作引進了卡丁車等娛樂項目。

“這兩年,政策越來越好,村里變得更美了,在家門口也能掙錢。”馬文武說。

而在過去,天山村房屋高矮不一、冬季取暖燒煤、滲坑排放污水。

回憶過去,馬文武感慨萬千。

“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道路、廁所全都升了級、變了樣,所以我辭掉跑運輸的工作回到村里,好山好水好空氣都能賣錢。”馬文武說。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聚焦群眾關注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廁所改造等身邊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天山村積極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建設新居點,先后建起富民安居房144棟,其中85棟為二層別墅。

新居點統一規劃道路、上下水等,統一使用電采暖,還建設了兩個游園。

一處美不算美,全域美才是真的美。

2019年,天山村老居民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啟動。按照生活區、種植區及養殖區“三區分離”標準,實施了包括道路、綠化、上下水及外立面改造在內的系列改造。

村上還大力推進電采暖,實施植樹造林,成立護林小分隊,倡導垃圾分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村民房建銀在天山村生活了大半輩子,見證了村子變遷。“村里越變越美,設施越來越全,越住越舒坦。”房建銀說。

如今的天山村,整齊徽派民居、冬季取暖用氣、糞污變廢為寶……人人都夸天山村環境美、產業興、村民富、氣象新!

天山村完成了華麗轉身。

環境好了,如何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鐵廠溝對全鎮鄉村振興提出了“北服務、中生態、南旅游”整體規劃。其中,“南旅游”就是依托哈熊溝景區、天山森林公園優勢,以天山村為依托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村民王梓文在天山花海項目觀景區附近開了家休閑莊園,主打休閑觀光及鄉村小吃。

地處天山山麓的天山村冬暖夏涼,王梓文說,夏秋觀花看景,冬春賞雪徒步,莊園生意一直不錯。

天山村的“雪球”在文旅產業加持下越滾越大。由淺入深,從點到面,如今,和美鄉村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

近年來,天山村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村容村貌日新月異,鄉風民風煥然一新。

獲得鐵廠溝鎮“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戶”榮譽的村民黃庭澤說,村里變美了,大家都受益,村民新風貌,奮斗干勁足。

天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傳江說,近年來,村“兩委”的思路是既讓村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過上好日子”,還要移風易俗,有好精神面貌,里子面子一樣新。

“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張傳江說,大家正手牽手、心連心,走在共富路上。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