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這一政策意味著美國在進口商品時所征收的關稅水平應與貿易伙伴對美國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差不多。然而,專家指出,“對等關稅”不僅僅涉及進口關稅,還綜合考慮了其他國家的關稅稅率、行業補貼、市場準入門檻和勞動力工資水平等因素。
盡管特朗普聲稱“對等關稅”的目的是縮小貿易逆差,但實際上該政策的目標更為多元化。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對等關稅”不僅旨在增加關稅收入,還希望通過削減巨額貿易逆差來促進再制造業化并創造許多就業崗位。通過提高貿易對象的進口成本,特朗普希望促使企業將生產環節轉移回美國,從而提振國內產業和就業。
如果這項政策實施,標志著美國與其經濟伙伴之間的貿易戰將進一步升級。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關稅杠桿迫使其他國家接受美國主導的貿易規則調整。然而,政策的具體實施并不容易,可能會引發美國與其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甚至沖突。這些國家可能會基于WTO規則對美國進行斗爭,并在WTO提起訴訟,或通過雙邊或多邊磋商談判來討論未來的關稅措施。
“對等關稅”表面上看似公平,但實際上是極不合理的。如果實施,全球貿易稅收結構將變得復雜,加劇對多邊經貿規則的沖擊。這種做法不僅蔑視WTO多邊貿易體制,還會對全球貿易秩序帶來巨大沖擊和不確定性,影響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最終對全球貿易增長和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