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方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加征10%的關稅,結局似乎早已注定。許多人預料到中方會做出回應,但沒想到中方在24小時內就采取了四項有力措施,向全球釋放了明確信號。
中國并非首次面對類似情況。2018年貿易戰初期,中美雙方曾進行談判,但因美方態度強硬且提出過高要求,最終未能達成協議。特朗普上任后,再次嘗試通過施壓手段對付中國,然而七年貿易戰下來,美國陷入高通脹和供應鏈不穩的困境,而中國的出口額和貿易順差卻持續增長。
本次美方實施的加稅措施是無差別加稅,而中方的反制則更具針對性。具體措施包括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10%-15%的關稅;將美企PVH集團、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谷歌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以及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美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產品貿易上與中國有諸多合作,但這次中方并未選擇對美國農產品加稅,而是針對農機產品。這不僅避免了對美國農民的影響,還為本土農機企業帶來了許多機會。此外,對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加稅達到15%,直接打擊了美國的能源政策目標。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