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網絡謠言頻繁出現在各種視頻、圖片和聳人聽聞的帖文中。這些謠言扭曲事實,誤導公眾,模糊真相。為抵制網絡謠言,清朗網絡空間,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主動出擊,快速辟謠。全年共受理網民舉報謠言信息1.47萬條,匯集謠言樣本和辟謠數據7000余條,發布各類辟謠稿件2.1萬余篇,并推出《今日辟謠榜》等專題。針對社會民生和健康科普領域的謠言,該平臺與多個部門合作發布辟謠榜單,幫助公眾澄清謬誤、還原真相。
涉公共政策領域謠言或假冒權威名義行騙牟利,侵害群眾權益;或對官方政策進行歪曲誤讀,誤導公眾認知。例如,有不法分子冒用國家機關名義,假稱“國家發放2024年鄉村振興扶貧補貼”,以高額返利為誘餌騙取錢財。還有自媒體斷章取義,傳播“領取養老金要繳3%個稅”等不實信息,引發公眾誤解。此外,在國家安全機關相關程序規定公布之際,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借機造謠抹黑,大肆炮制所謂“入境中國都會被查手機”的謠言。
涉教育教學領域謠言利用學生和家長對中招高招、學制改革等信息的關注,在關鍵時間節點散布不實信息,引發教育焦慮,擾亂正常招考秩序。如冒用官方名義發布虛假招生咨詢活動通知,或利用社交媒體推送“繳納高額費用就能‘包過’職稱評審”等虛假消息,實施欺詐。還有謠言聲稱“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縮短學制”“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停招”,造成不必要的教育焦慮。
涉社會民生領域謠言搭蹭熱點、帶偏節奏,或惡意編造敏感話題破壞社會信任,或捕風捉影歪曲事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例如,個別自媒體發出“無償獻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的不實言論,影響血液采集正常秩序。還有一些自媒體捏造“重慶80%工廠暫停招聘”的謠言,干擾勞動力市場秩序。所謂“網信辦來電要求群眾協助調查”則實為詐騙分子冒充權威機構行騙。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