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1月16日電 ( 劉忠俊)連日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境內的草原、濕地與湖泊,成群結隊遷徙的候鳥時而振翅高飛,時而嬉戲于水面,與周圍的山水美景相互映襯,繪制出一幅幅自然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絢麗圖景。
爐霍濕地遷徙的候鳥斑頭雁。劉忠俊 攝走進爐霍縣鮮水河國家濕地公園,不少藏族群眾、游客正駐足欣賞遷徙途中小憩的候鳥。遠處,50余只“鳥中大熊貓”黑鸛正在濕地內覓食棲息,10余名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師潛伏在四周,正在拍攝記錄候鳥們覓食或飛翔的瞬間?!懊刻於紩巴鱾€濕地拍攝黑鸛等候鳥活動?!睜t霍縣攝影師益西次里稱,自己已連續12年拍攝黑鸛遷徙路過爐霍的場景。
爐霍縣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廣袤的草原、巍峨的高山以及蜿蜒的河谷,這些環境共同構成了鳥類不可或缺的棲息樂園。同時,連接著候鳥北方繁殖地與南方越冬地,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恰好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之上的休憩站。當地提供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爐霍縣境內棲息著超過280種鳥類,這一數字約占四川省已記錄鳥類種類總數的三分之一。
河中小憩的遷徙候鳥黑鸛。王福明 攝“每年經過遷徙線路進入爐霍的候鳥數量高達上萬只,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如黑鸛、黑頸鶴、白鷺等?!睜t霍縣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負責人楊健稱。
近年來,爐霍縣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舉措,不斷加大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許多候鳥留在爐霍過冬,甚至是“安家落戶”。“近3年間爐霍境內記錄的鳥類種類增加了10余種,像秋沙鴨、綠頭鴨、白尾海雕等10余種候鳥,冬天會留在爐霍過冬。”益西次里稱,在爐霍濕地,黑鸛、灰鶴、赤麻鴨等候鳥越來越常見。
“此前,有攝影師拍到了一只金雕亞成體捕食活動畫面。”楊健稱,金雕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對生態環境資源要求高,在爐霍卡莎湖保護區內拍到金雕覓食的照片,不僅證實了爐霍金雕的分布,也體現了當地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的顯著成效,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鮮水河國家濕地公園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包括黑鸛、黑頸鶴、胡兀鷲和白尾海雕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入秋以來,成群的灰鶴、野鴨等候鳥在濕地停留、覓食。”爐霍縣充古鄉村民索郎稱,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只鳥在水面上飛來飛去,有很多不認識的鳥類。
遷徙候鳥赤麻鴨。王福明 攝在爐霍縣卡娘自然保護區,野外安放的紅外相機還拍到了白唇鹿、林麝、雪豹、馬麝等多種野生動物活動的清晰影像?!耙吧鷦游镱l頻‘現身’,除爐霍自身的地理區位優勢,與生態環境改善緊密相關?!睜t霍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美吉多吉表示,濕地面積增加、人類干擾減少、食物充足等因素,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安全的棲息環境,使候鳥等野生動物愿意留下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