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華海外聯誼會可作世界了解中國經濟的窗口

  北京11月16日電 題:林毅夫:中華海外聯誼會可作世界了解中國經濟的窗口

  作者 黃欣欣 楊程晨

  “中華海外聯誼會在當下承擔著更重要的歷史使命。”從理事到副會長,林毅夫見證了中華海外聯誼會27年的發展。

  中華海外聯誼會五屆副會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近日在北京接受專訪時表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輿論場不乏“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但中國仍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希望借助中華海外聯誼會的平臺,讓許多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真實面貌以及對世界經濟的持續貢獻。”

  林毅夫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學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于北大創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該中心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了大批經濟學人才,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

  同一時期,中華海外聯誼會成立,林是最早一批加入的理事。這些年來,他研判經濟趨勢、剖析前沿政策,為海內外人士答疑解惑。林毅夫感慨:“海外僑界精英是各地社會的中堅力量,向他們講述中國經濟的故事,讓廣大僑胞感受中國發展的蓬勃力量,我備感榮幸。”

  西方一些輿論持續“唱衰”中國經濟、炒作“見頂論”,在此環境下,海聯會如何推動外界更好認識中國經濟?這成為林毅夫常常思考的問題。

  在他看來,西方主流媒體尤其是財經專業媒體把控著全球經濟走勢的輿論風向,其中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媒體人常年散播針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海外僑胞向所在地講述中國經濟真實發展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

  他向談起近來與西方媒體人交流的一次經歷。今年,在與歐洲一家主流財經媒體的交流中,林重點談及中國經濟的所謂“國進民退”話題,援引近20年來的中國經濟數據,回應西方長期質疑中國打壓民營經濟的說法。

  “這是一種只看表象、不知根本且倒果為因的看法。”林毅夫分析,2008年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于中國外貿占比龐大的民營企業受到很大影響。中國政府在逆周期加大基礎設施等方面主動投資,因此國企比重在相關統計中上升。但這些投資并非歧視、排擠民企的舉措。反而,高速鐵路、移動通信等基建帶動了民企生產,讓其受惠。

  而這一觀點最終未能見刊。“在這些西方媒體中,批評中國的東西很容易發,要講中國好就很難發,這是現在的困境。”林毅夫由此想到,中華海外聯誼會可以在幫助國際社會認識中國方面發揮引導作用。西方輿論充斥著中國經濟的不實報道,在這種狀況下,廣泛聯系海外僑胞,讓他們了解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有理有力打破話語壟斷。

  “海外僑胞其實也迫切想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多年來,林毅夫通過一次次的會議、報告來說理解惑,許多海外理事獲益匪淺。林認為,中華海外聯誼會作為交流平臺“影響有影響力的人”,作用不可或缺。

  作為學者,林毅夫在高校日常工作中也常和兩岸青年交流。他觀察,近年來,不少臺灣青年看到大陸的發展機會,選擇來大陸就業創業。但島內輿論被政治力量鉗制、歷史教育被歪曲篡改的情形也愈發嚴重,引人擔憂,仍有相當數量的年輕人無法看到真實的大陸。

  展望中華海外聯誼會未來工作,他認為,可以在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交往方面多做努力,幫助青年朋友許多地了解、認知大陸。(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