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一抹鄉愁點燃返鄉創業情

  普洱11月15日電 題:云南普洱:一抹鄉愁點燃返鄉創業情

  作者 陸希成

  “小時候,每當夕陽染紅天邊,我和朋友總會聚在洗馬河邊追逐螢火蟲、釣小魚。”“稻田咖啡吃肉處”主理人侯孟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外打拼多年,最讓人魂牽夢縈的,依舊是家鄉的山山水水。

  普洱市思茅區地處云南南部,是一個被群山環抱、地勢開闊的小盆地,自然水資源較少。洗馬河作為當地最主要的自然水源之一,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思茅人,承載著當地居民難以割舍的鄉愁。

圖為老爪箐創業村落。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供圖

  近年來,隨著普洱市加快“創業之城”建設、創業扶持政策不斷**等,城市發展步入“快車道”,不少**務工子弟開始返鄉創業。他們以洗馬河為依歸,重拾兒時記憶,開啟了創業之路。

  “在外闖蕩多年,我仍然時常想念兒時的無憂無慮。”2020年返回思茅區時,侯孟看到家鄉發展日新月異,高樓增多、基建完善,但濃厚的市井氣息和溫暖的人情味卻絲毫未減,于是他下定決心,放下都市生活,到洗馬河旁的老爪箐創業村落,以鄉村文旅為切入點,重新“追尋”兒時的記憶。

  在這里,侯孟開設了“稻田咖啡吃肉處”,提供烤面包、圍爐煮茶等服務。未來,他還計劃增加捉螢火蟲、釣小魚等活動。

  侯孟告訴,希望能在老爪箐創業村落營造出一種“回到童年”的氛圍,讓游客們也能體驗到自己兒時的快樂。

  與侯孟不同,普洱絕版木刻文化主題體驗館主理人張歌則選擇以當地傳統文化為切入點返鄉創業。

  “在企業工作多年,每天都被壓得喘不過氣,我心中始終惦念著兒時在洗馬河旁玩樂的場景。”張歌說。在鄉愁的推動下,2020年,她在老爪箐創業村落開設了一家以普洱絕版木刻文化為主題的餐館。

圖為張歌(左一)介紹普洱絕版木刻文化。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供圖

  隨著生意逐步穩定,張歌萌生出擴大經營的念頭。2022年,她在此地開設了思茅區首家普洱絕版木刻體驗店,為學生和游客提供普洱絕版木刻教學和體驗等服務。

  “普洱絕版木刻作為普洱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體現了當地居民豐富的精神文化世界。”張歌說,堅持這項事業,不光是為了自己,更希望增強家鄉優秀文化的影響力。目前,她已計劃在昆明開設新店,以期讓許多人了解到普洱絕版木刻文化。

  在返鄉創業者的帶動下,老爪箐創業村落的本地村民也紛紛加入創業行列。如今,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落正煥發生機,成為游客向往的鄉村文旅目的地。

  “以前村民大多靠種地為生,現在村里有了文旅項目,村民們大多轉型為‘兩棲農民’——‘扛起犁耙種田地,放下鋤頭搞旅游’。”老爪箐創業村落創業帶頭人王霞說,村里日益濃厚的創業氛圍甚至影響到了自己63歲的母親。“我母親現在不僅售賣特色糯米飯,還為游客提供自制手工藝、美食等研學服務,周末人多時,收入能達1千余元。”

  王霞說,今年“十一”長假期間,老爪箐創業村落共接待游客2.5萬余名,整體營業收入達50.94萬元。下一步,還將引進許多文旅相關項目,帶動許多村民參與創業致富。

  洗馬河,這條承載著思茅人兒時回憶的母親河,見證著一代又一代思茅人的成長,如今,又見證著一場由鄉愁驅動的返鄉創業浪潮。(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