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開工建設30周年:發揮巨大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開工建設30年來效益顯著

  12月14日,三峽工程迎來開工建設30周年的重點節點。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以來,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在長江防洪體系中發揮了關鍵性骨干作用,截至目前,累計攔洪運用近70次,攔洪總量超2200億立方米,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和諧穩定的安瀾環境。三峽電站成為我國重點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累計發電量超1.7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5.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9億噸,多年平均發電量約占全國水電產量的10%。

  三峽工程顯著改善了長江通航條件,累計過閘貨運量超21億噸,年均經濟效益344億元,極大促進了西南腹地與沿海地區的物資交流。三峽水庫作為國家重點淡水戰略儲備庫功能日趨凸顯,累計為長江中下游調節補水2732天,補水總量超3600億立方米,保障長江中下游人飲和灌溉用水安全。

  三峽庫區產業扶持成效明顯,扶持生態農業園46.8萬畝,培育形成秭歸臍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建設生態工業園區21個,扶持一批重點景區建設;庫區GDP年均增長率達15.9%。移民安穩致富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完成移民安置區幫扶項目1193個,新增就業崗位94.1萬個,就業保障性與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精準幫扶移民安置村801個,居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超95%、村莊道路通達率接近100%,庫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外遷移民安置區生產生活設施持續完善,大部分移民已逐步融入遷居地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支持建設中小學135所,適齡兒童入學保障全覆蓋;新建醫院23所,文化體育場所58所,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地面文物保護177處,發掘地下文物點面積16萬平方米,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庫區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新增污水日處理規模158萬噸,庫區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支流富營養化得到初步控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供水水質安全得到保障。生態屏障功能逐步顯現,重點片區林草覆蓋面積增加447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50%,保土保水能力進一步增強,實施岸線環境綜合整治687公里,消落區生態功能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實效,人工增殖放流各種魚類共6億尾,水生生物群落結構進一步優化。

  此外,三峽庫區地質安全得到保障,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有效解除了致災隱患。實施地質災害治理460處、塌岸防護69公里、高切坡治理161萬平方米,開展滑坡危巖體和蓄退水影響人口搬遷,自2003年以來,三峽庫區未發生蓄退水相關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中下游城鄉供水和灌溉得到緩解,增加城鄉日供水能力226萬立方米,改善灌溉735萬畝,中下游城鄉供水及農田灌溉取水影響得到緩解,超900萬人口受益。

  (光明日報 記者 陳晨)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