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庫11月23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主題為“中國甲烷控排積極行動”的邊會近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中國角舉辦。本次邊會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國際燃氣聯盟(IGU)以及美國環保協會(EDF)聯合主辦,吸引了來自中外相關機構、社會組織及企業界的100余位代表參與。
當地時間11月19日下午,主題為“中國甲烷控排積極行動”的邊會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中國角舉辦。圖為參會嘉賓合影。(主辦方供圖)2023年11月,中國政府發布了首份全面的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性文件——《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中美陽光之鄉聲明中也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甲烷排放控制的政策和行動。
COP29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致辭中指出,自《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發布以來,中國扎實推進目標和任務的落實,深化甲烷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強化MRV體系等能力建設,并不斷完善煤礦瓦斯控制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趙英民肯定了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自主行動積極減排甲烷的各項活動,并呼吁通過此次邊會搭建對話與合作平臺,分享全球及中國的甲烷控排實踐,促進許多交流與合作,共同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局局長李軍在致辭中表示,中央企業在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日益完善。他表示,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為行業內部、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搭建了良好平臺,有效地凝聚了各方力量,并強調未來將進一步鼓勵企業參與甲烷減排行動,推廣中國經驗和方案,凝聚合力,共同推動全球甲烷控排事業發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喬輝介紹了公司在甲烷控排方面的進展,并表示中國石油將繼續強化控排措施,推動示范工程建設和技術推廣,深化國際國內合作,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國際燃氣聯盟主席李雅蘭指出絕大多數聯盟成員企業已承諾到2030年實現甲烷近零排放的目標。她強調通過加快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投資力度以及深化國際間的合作,能夠進一步優化天然氣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增強其作為清潔能源的可持續性與競爭力。
美國環保協會全球能源轉型副總裁德里克·沃克表示,美國環保協會期待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生態環境部、科研機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為中國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提供支持,共同推動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
在主旨報告環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對中國甲烷排放控制行動的最新進展進行了全面介紹。他指出,我國在甲烷排放控制領域的政策、技術和標準體系正在不斷完善,基礎能力建設顯著提升,控排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增強。徐華清特別提到,我國在甲烷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排放統計核算和監測監管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點突破,逐步形成了覆蓋全產業鏈的控排框架。
全球甲烷中心首席執行官馬塞洛·梅納詳細介紹了全球甲烷控排的現狀及技術發展趨勢。他強調,先進的衛星技術已能夠精準追蹤全球范圍內的甲烷排放情況。此外,現有的政策措施和承諾具備顯著減少油氣行業甲烷排放的潛力。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重點分析了疫情后甲烷濃度變化、相關技術創新和中美合作成果,并特別提出加強區域合作、推動政策落地與資源整合,能夠更高效地實現控排目標。他呼吁國際社會攜手行動,在甲烷研究、監測技術、泄漏檢測及突破性技術研發等領域深化協作,以技術和知識共享為紐帶,推動全球甲烷減排行動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拓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完)